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人力资源发展展望

发布时间:2019-06-27  浏览次数:0

 回顾近几年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现状和政策导向,人才强国战略已渗透人力资源服务业每个环节,企业高质量人才管理,人才事业的提质增效,成为未来5年人力资源服务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01、行业规模将进一步增大

 

  “十三五”时期,国家提出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推进人力资源的相关产业园的建设,加强整体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并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业领军计划。

  “十四五”时期,人力资本管理和服务各单位用工的能力明显提升,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促进与稳定就业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十八大”时期,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转型的产业结构、未来经济形势,人才素质的提高下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十大”再次强调人才强国战略,人力资源服务业规模和经营质量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02、后疫情时代带来的大变局

 

  2020 疫情以来,政府大力倡导以六保为前提任务,以六稳为目的“六保六稳”政策方针,其中将我国就业情况“保居民就业”以实现“稳定就业”的最大民生列于方针首位。就业支撑凸显其重要民生作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充分发挥好主要的支撑作用。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承担起了相应的社会责任,极大的提高劳动者与岗位匹配的效率,有效地解决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力地扛起促进就业、实现市场化、社会化就业,进而稳定民生的目标。

 

03、人口红利下降,人才需求更加旺盛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和新生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导致各行各业面 临不同程度的“用工荒”、“用工难”和“用工贵”问题。

  此外,在我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各行各业在高质量发展过程,对于新型人才、专业人才和高端人才的招聘需求也不断增加。

  未来,企业需要人力资源服务业能够以更加高效便捷、灵活经济的方式为其进行劳动力的配置,提供匹配度更高的员工。

 

04、人力资源服务向高知识含量专业化发展

 

  为满足企业个性化的需求,人力资源服务和人力资源服务人员逐渐向高知识含量、高素质的专业化发展,通过服务对象的标签分化、服务产品和平台的功能以及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来体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所提供服务的专业性。

 

05、人力资源服务业品牌建设受到重视

 

  品牌是人力资源服务业重点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品牌化能有效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对原有市场的客户保留率。

  伴随着人力资源企业的规模扩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持续经营一方面来源于成长的行业与市场,另一方面来自于较好的客户黏性。

  在当前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中所存在的机构庞杂,有效的树立自己的品牌意识,强化自己的品牌形象,将更行之有效的从混乱的市场竞争情况中稳步前行。

 

06、数字化、信息化正成为核心竞争力

 

  从上层建筑来看,我国指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互联网+”与当前的人力资源行业指出了方向。

  从下层市场需求来看,企业需要在成本、利润和效率中平衡关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可以通过互联网信息系统,将人力资源服务专业化、流程化、标准化,从而成为企业降本增效的亲密合作伙伴。

  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信息化趋势对客户的价值、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内部管理以及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商业模式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07、市场细分和产业结构优化进一步升级

 

  随着中国各行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对人力资源服务需求日益增加,同时对服务价值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为满足企业个性化的客户需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更侧重于为客户提供“专、精、深”的服务,在开拓产品内容、丰富产品品类以提升自身产品竞争力的同时,也逐步由提供单一类别的服务向提供“一站式”人力资源整体解决方案转变,以帮助客户提高运营效率。    

 

08、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国际化进程提速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贸易自由化和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 人才流动的全球化和人力资源配置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我国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也逐渐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市场。

  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 我国政府对外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准入政策的放宽,大量海外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预计将通过并购、投资、入股等方式进入中国人力资源市场,我国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面对的国际化竞争也将进一步加剧。    

 

09、灵活用工业务模式发展迅速

 

  在全球经济波动加剧、国内产业升级、人口红利消失、劳动法律环境规范化的背景下,企业用工成本呈刚性上升趋势,成为制约企业战略调整、盈利能 力提升的关键因素。

  灵活用工可以帮助企业平滑用工峰谷波动,灵活调整用工 规模,降低用工成本,聚焦主业,提升经营效率同时控制用工风险。

  此外,《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等相关法规的实施也使得灵活用工成为用人单位解决“临时 性、替代性岗位”用工的主要选择。

  未来,随着灵活用工对于稳定就业的作用 受到政府的进一步重视以及就业者对灵活用工接受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灵活用工业务模式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    

 

  抓住2023年带来的机遇,并重新定位该职能的价值主张,成为业务领导者和有竞争力的人才能力的建设者。这就是人力资源的真正力量:通过人来推动战略影响。    

close